2013/07/31

方法論之挑戰




對於引進創新的企業組織而言,風險和不確定性是必然要面對的課題,這一點,對於產品創新、科技創新、服務創新都相同。

以服務創新的層面來說,運用特殊的技術幫助企業獲利往往是較為明顯的短期目標。然而,為了永續發展,能否參酌服務市場之機制與機會,以及社會結構之變動,例如人口老化、全球化、氣候暖化、能源危機、總體經濟、政經局勢等等,是更為艱鉅的目標。

這裡提到的「技術」,最簡要的方式,是提供一套方法論以及執行模型,讓關係人能夠更為迅速睿智地掌握趨勢與創造機會。這也是讓風險減低而且迅速準確的一種方式,能夠趨近於「快速發展、快速執行、快速失敗、快速回饋、快速成長」的創新發展概念,以有效解決問題。

縱使這些被概稱為服務設計的方法論,經過十多年的醞釀與流行之後,逐漸累積了數十種的操作模式與大量的案例,然而歷經歐美學術界之研討與省思,相關知識與實證經驗仍然相當不足,就其標準來看其實尚處於萌芽階段,許多看似精采的個案不是獨特性太高,便是譁眾取寵、斷章取義。

進行這些服務設計活動的當下,參加者為了保持基本風度,也許會盡可能讓自己樂在其中、配合演出,然而大家是抱著玩玩團康的心態,給引導者面子?還是真正融入其中?是半信半疑?還是充分信任?創新的成果往往需要歷經時間考驗,這些活動與創新的成果真的有直接的相關性嗎?如何證明?

而引進方法論的專業程度良莠不齊、執行方式的不順暢與不成熟,明顯衝擊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影響參加者的觀感,對於許多高度成熟的產業界而言,要如何能信任其效果?特別當這些方法論挑戰到各專業領域知識(domain know-how)與特定關係人之既得利益與地位的時候,更是困難。

身為客觀、獨立、務實的研究者或者引導者,心裡要有譜:這些細膩的過程,其實充滿了疑慮以及改進空間。

推行服務設計方法論之挑戰相當艱鉅,而且才剛剛開始,前方也許會有一片草木豐美的綠洲,但是還有一段長路要走。令人欣慰的是,如果能用心體會,這段路上會有同伴,也會有許多樂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