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25

到錫蘭散步去



1754年,英國小說家Horace Walpole寫了一封信給朋友,刻意創造了Serendipity這個字,藉以表達一種特殊的知性邂逅,也就是意外連結智慧的巧合現象或能力。

想到這裡,覺得英文真好用,只要是名人或貴族心血來潮寫封信就可以造字,哈哈。

Serendipity這個字源自一則波斯童話--錫蘭三王子(The Three Princes of Serendip),故事中王子藉由智慧與一連串的巧合,巧妙地發現了原本未刻意探究的珍奇事物。

小說家John Barth也用航海比喻了這個現象,他說,「你無法詢著航線直接抵達Serendipity,你必須誠心往自己的目標出發,然後湊巧地迷路。」

只要稍作研究,可以發現Serendipity這個字,中文也翻譯成情緣、緣份、幸福的意外、愉快的驚喜等概念,不過不容易用單詞來代表其意涵。

Serendipity由一連串令人愉快的意外所造成,這樣的愉快,來自於對個人的重要意義。

我在2011年讀了我非常喜歡的作家Steven Berlin Johnson的作品,首度看到關於這個字的描述,他以一則科學史上著名的夢為例,巧妙地進一步闡述Serendipity這個概念。

1825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發現了苯,1833年,米修里希·伊爾哈得(Eilhard Mitscherlich)確定了苯分子中6個碳和6個氫原子的分子式(C6H6),但是苯的分子結構長什麼樣子?倒是把當時的科學家們難住了三十多年。

終於德國化學家凱庫勒(Friedrich August Kekule,1829—1896)於1865年提出了苯環的結構,即現在所謂「凱庫勒式」。直到25年後的1890年,在慶祝凱庫勒發現苯環結構25周年的大會上,凱庫勒才首次提到他做的夢。

話說1864年某個寒冬,與苯分子結構式纏鬥多年的凱庫勒坐在壁爐前打瞌睡,做了個夢,他看到碳鏈活了起來變成了一條蛇,銜住自己的尾巴,形成一個圓圈,凱庫勒夢醒後靈機一動,發現這銜尾蛇在告訴他,苯分子是一個六角形環狀結構,並經過多次研究證實,解開了三十多年的謎團。

這樣一個典型的Serendipity,可能隨時在我們所面臨的各種創新挑戰上迸發出來,只要我們大腦中無數的神經元持續發電,這些數不盡的點子、記憶、潛意識都在我們的意識外無限串連,就因為在我們的意識外,所以我們也許一直都不知道。

那麼,怎麼讓我們在我們可以意識到的情況下,看到這些神經元適時發電,找到屬於自己的Serendipity呢?

在持續思索心之所繫之餘,不妨散步去!

散步就是一種工作形式。或者,像阿基米德一樣去泡澡,或者,像Virgin Group創辦人Richard Branson一樣在家裡的吊床上手拿著筆記本辦公,Apple創辦人Steve Jobs喜歡以長距離的散步討論事情,也許有更多人對於Jobs的靜坐冥想感到熟悉。

Steven Berlin Johnson還舉了個例字,法國數學暨物理學家龐加萊Henri Poincar'e曾經為了證明一道他一生最富影響力的數學概念,在書桌前奮戰十五天仍是徒勞,第十五天晚上他打破慣例喝了些黑咖啡,結果失眠,整個晚上腦海卻湧現一堆巧思預感,令他驚喜不已。

第二天早上龐加萊已經確認了第一階段理論架構,幾週後,他跑到諾曼第考察地質,在旅途巴士上悟出了第二階段的函數關係,回家後卻陷入情緒低潮,對自己在數學生涯上的停滯不前感到挫敗,於是跑到海邊渡假散心,刻意想想別的東西,結果某個早晨在海岸上突然想到第三階段一個簡潔、確定的證明方式。

在試圖證明的最後階段,龐加萊收到兵單,到巴黎郊外駐守,軍旅中有次在路上走著,突然想到完整的解決方法,一切答案都在腦中,只待最後的整理,不久他退伍,就發表了最後的論點,這就是龐加萊發現Fuchsian group (http://en.wikipedia.org/wiki/Fuchsian_group)的過程。

/吳奕軍JasonWu201307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