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9

創新與金錢無關


創新跟你擁有多少研發經費無關...創新無關金錢...創新關乎你所共事的人才,怎麼被領導,以及共事的過程所獲得的經驗。
-Steve Jobs


“Being the richest man in the cemetery doesn’t matter to me… Going to bed at night saying we’ve done something wonderful… that’s what matters to me.”

-Steve Jobs

永續創新


「創新」是經由激發創意點子開展新的概念,並轉化成為商業價值的過程與結果。創新不能偏重科技的突破與進展,更重要的是理念的革新以及普及化,這是一種人文與思維的突破與進展。而「永續創新」是一種策略,嘗試將創新系統化、模組化、慣性化,以達到持續創新之良性循環。

2012/12/20

創新管理值得重視




創新意味著能夠獲利的創意,能夠提昇組織的競爭能力。創新能力越強的組織獲利能力越高,克服景氣低迷循環的能力也越強。強調創新能力的組織能夠增加長期客戶的信心,被替代成本也較高。

組織的創新能力難以定性,很容易被忽視,或者被視為來自於短暫的靈感。然而如果能夠做好創新管理,創新的火花即使在令人窒息的組織環境中容易熄滅,也可能會爆發令人意想不到的榮景。

有哪些良好的創新管理指標?

鼓勵創新者
創新管理必須能夠鼓舞提供創意的員工,讓組織成員樂於面對挑戰、貢獻嶄新的靈感。為組織創造自由表達的平台,是孕育創見的好方法,不過在實施初期,創新點子可能極為貧乏,甚至令人氣餒,這時候更需要領導人的樂觀與信心,提供妥善而清晰的知識管理系統,以評估並且捕捉這些得來不易的創見。

點子成金
良好的創新管理機制能夠提供篩選好點子的程序,特別是能夠點石成金、創造利潤的好點子。這樣的程序將為組織培育創新文化,並且持續獲利,為組織的創新能量帶來良性循環。

謹慎行銷創新成果
以絕佳創意改善既有服務與產品有時被視為是一種創新,並且合乎預期廣受市場歡迎。然而在行銷的過程必須注意到,許多破壞式創新的情況不是這麼簡單,既有的服務與產品獲利可能大量萎縮甚至消失,市場競爭態勢也截然不同,行銷創新成果應該要特別小心,有時得換個腦袋思考。

測量與改善
如果難以測量的話,就不可能持續改善。良好的創新管理機制必須提供客觀而且重要的控制指標,以克服創意靈感的不可預測性,例如新產品投資研發的額度,銷售額與利潤的關係,或者得獎以及獲得專利的數量等等。

(文/吳奕軍 Jason Wu 121220)

2012/12/19

中小企業的創新原則



企業界崇尚大規模擴張,追求快速拓展事業版圖,大趨勢、大市場、大格局、大氣魄的確相當吸引人,然而大規模的創新並不見得適用於中小企業,追求小規模的創新會是中小企業比較理想的成長策略。

中小型企業組織和大集團迥然不同,大集團的執行長懂得在複雜的工作脈絡中開創新局之藝術,然而卻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接觸客戶與吸收珍貴的第一手外界資訊,而"客戶的回饋"與"第一手資訊"卻正是創新的兩大基本要素。身為中小企業主,我們的確擁有珍貴的創新優勢,如果要掌握企業創新的要務,不妨把八成的工作時間都用來接觸客戶以及處理第一手資訊。

中小企業追求小規模的創新,還有幾項原則可以參考:

自由的時段
自由的時間是創新的珍貴資源。拿掉會吃掉大塊時間的事務,例如不必要的、形式化的會議(星期一上午開會效率極差,誰說星期一上午一定要開會?誰說星期五下午一定要開當週檢討會議?),例如花過多的時間準備一頁報告,用大規模複雜的試算表陳述簡單的概念(為了讓老闆覺得自己很用心?)等等。徹底簡化工作流程,拋開繁文褥節與官僚作風,適度外包與異業結盟,把多出來的時間留給自由吧!

收集創意點子
不斷收集與記錄好點子是追求創新的基本習慣。好點子在任時間任何場合都可能會突然冒出來,以為取之不竭,卻是稍縱即逝,如果不馬上記錄下來,也許就忘了、蒸發掉了,別以為忘掉的代表不重要,千金難換好點子,更何況收集點子當做每天的遊戲,正可以為單調的工作增添不少樂趣。

善用外部力量
不管企業多麼成功,單憑內部的知識與技能難以長治久安,以開放與分享的態度善用外部的合作關係,例如投資人、老朋友、策略合作夥伴、上下游合作對象,甚至不認識的專家,只要請他們一起來喝杯咖啡,就能引爆創新動能。

客戶導向
企業創新往往能振奮人心,卻很容易陷入堅持成見、冥頑不靈的境地,忽略客戶的感受,於是天馬行空、不著邊際,呈現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虛幻狀態。對中小企業的好消息是,大型集團在"浪費又虛幻的創新"的遲鈍現象特別明顯。客戶導向是一種直覺、細微、敏銳、無所不在的文化氛圍,看不到卻確實存在,而且威力強大。

問對問題
問對的問題,探索客戶的真實經驗,用心聆聽,這是持續創新與實驗新點子的泉源,簡單的好問題直指人心,勝過千言萬語。

養成習慣
探索創新與創意方法,找到幾種自己適用的模式,持續熟練成為慣性,當重大危機到臨,可以信手拈來,測試新點子,妥善解決問題。讓創新成為習慣、成為DNA,然後忘了它,善用於無形。

即使是小規模的創新也可能會激發大規模的創新動能。Google創辦初期,創辦人忙著寫搜索引擎的程式,沒有心思與時間設計漂亮複雜的首頁,所以做了一個極簡單的首頁,留下一大片空白頁面,和當時流行在首頁塞一大堆資訊鏈結與昂貴廣告版塊的Portal主流格格不入,甚至顯得愚蠢,這項不經意甚至微不足道的小創新,大幅縮短頁面下載的時間,強化了搜尋效率以及易用性,成為Google初期成功要素之一。

(文/吳奕軍 Jason Wu 121219)

2012/12/18

打造創新環境



創新能力是推動企業組織成長的引擎,
從各個工作層面判斷並且激發創新能力,才能有效帶動企業組織成長,
光靠腦力激盪等創意技巧並不足以創新,
重要的是,領導人要了解--傳統、制式、呆板的環境,只會孕育傳統、制式、呆板的想法。
打造適合身心自由發展的工作環境,才更能夠激發創新的力量。

然而要怎麼創造適合身心自由發展的工作環境?例如:

開放身心:
創造一個能夠放開身心、有利於創新的環境,比方說"容許失敗"的文化與氣氛,甚至鼓勵實驗性的失敗,歡迎多元創意,盡量排除制式化的規矩,甚至設置實體的休憩空間等等。

高舉創新:
公開宣告組織對於創新的需求若渴,而且創新能力攸關組織未來的發展與存續,值得大家重視。

發展機會:
因為發現了問題,所以產生了機會。讓大家聚焦在"發展機會"上,而不是在"解決問題"上,鼓勵創造更多的機會,以創意的點子滿足需求。

多方嘗試:
學習、確認、嘗試諸多創新的技巧,不要受限於過往經驗,好好地玩,不要感到彆扭。

跳出框架:
鼓勵改變,甚至試著讓自己不舒服,避免經常陷入慣性的思考與行為模式。

跨界價值:
讓不同領域的人混在一起,盡量鼓勵跨界的討論、訓練、任務,如此能夠設身處地為不同領域的人事著想,同時能夠激發創見。

明確目標:
創新是能產生實際成績的創意。對於創新,應該設定務實的目標與衡量標準,例如"我們要在未來的30天之內降低20%的客訴率、提昇20%的有效拜訪量、提出三項下一季的執行草案。"別忘了同時提供目標達成之獎勵措施。

(文/吳奕軍 Jason Wu 1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