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14

激勵的力量

在美國經濟大蕭條前的1920年代,明尼蘇達礦業製造公司(3M) 的主要業務為砂紙的製造與銷售,有天一位年輕工程師迪克.德魯(Dick Drew)到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St. Paul)一家汽車維修廠測試新產品。

德魯到了維修廠,看到一群維修工人咒罵著一部汽車上的藍色橫條紋,因為這種設計造成了麻煩的補漆問題,在當時流行的雙色車款每次上漆只能上一種顏色,另一種顏色區塊只能暫時用厚膠帶黏著牛皮紙固定遮住,當撕下厚膠帶時,很容易撕掉一部分新漆,重複上漆的手續造成很多麻煩。

他觀察到,如果有低黏度的膠帶便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樣的膠帶必須夠黏才能固定牛皮紙,但又不能黏到把新漆撕下的程度。市面上並沒有這樣的膠帶。

當時3M公司擁有黏著劑相關技術,但是這樣的新款膠帶並不是公司的業務,若欠缺公司的支持,要發展這樣的商品並不容易。

德魯利用時間研究材料與製作流程,但是進度非常緩慢,也影響到研發砂紙的本業,總裁威廉.麥克奈特(William McKnight)曾經要求他專注在工作上,但是德魯運用自己的時間與經費,繼續研究膠帶,總裁也漸漸抱持寬容的態度,不再干涉他的實驗。

經過兩年不斷的實驗與挫折,德魯終於催生出Masking Tape新膠帶,這樣的膠帶今天很多人應該都用過,在台灣俗稱為「紙膠帶」,薄薄的紙膠帶不但好貼也好撕,衍生出非常多的用途,到現在已經是相當火熱的全世界標準化產品,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好工具,八十多年來也為3M公司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

更為可觀的是,3M公司也因此發展出膠帶事業部門,陸續在醫療、電子、工業、家庭等領域創造出七百種以上的商品,包括現在被普遍使用的透明膠帶。

也因為這個成功創新,讓當時的總裁麥克奈特體認到創新管理的重要性,並且建立鼓勵創新之機制,營造持續創新的文化。

創新已經成為3M公司的優良文化傳統,不但帶動一波波的成長,也成就3M公司在創新領域的美名。

創新不一定保證馬上帶來現金,但是在追求創新的過程所產生的士氣、信心、活力,卻是現金難以取代的。長期而言,也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營收。

1993年,以生產山謬亞當斯啤酒(Samuel Adams beer)聞名的波士頓啤酒公司,開發了酒精濃度高達17%的新產品「超烈黑啤」,一箱的零售價是傳統啤酒的四倍,高達一百美元,卻相當暢銷。

「超烈黑啤」在波士頓啤酒公司釀製之後窖藏熟成,經過不同的酒桶實驗,例如原本儲藏陳年波旁威士忌的酒桶、雪莉酒的酒桶,或者進口自歐洲的干邑白蘭地酒桶,熟成裝瓶,採用深藍色玻璃瓶,刻上24K金箔字體,使用雪莉酒形式之瓶塞。在市場造成旋風。

「超烈黑啤」的成功,激勵波士頓啤酒公司在2002年推出新產品:「烏托邦啤酒」。

「烏托邦啤酒」酒精濃度高達25%,世界之最,釀酒成本極高,無法量產,儲存超過十年,零售價一瓶高達一百美元,上市後每年8000瓶的產量皆銷售一空。

「烏托邦啤酒」雖然成功,然而這樣的利潤當然有限,不過能夠創造出這樣精采的頂級啤酒,讓公司同仁覺得很爽(like a boss)、與有榮焉,並且因為新品上市成功,總能夠贏得激勵獎金。

波士頓啤酒公司創辦人相信,每年推出特殊口味的啤酒有助於釀酒師與行銷部門的團結合作,公司特別設計這樣的激勵獎金,以鼓勵每年推出新產品的同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