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誠品翻了翻這一期的今周刊,講到中國職場「往死裡幹」的狼性對照台灣現在流行的小清新小確幸,感觸相當複雜,確實發人深省。簡單一句話,台灣人曾經有過企圖睥睨天下的志氣如今安在?是否已經被混跡市井或浪跡天涯所取代?作者行文雖略嫌誇飾,但寫得還不錯,我在打烊前兩分鐘差不多一口氣把專題看完,這是今周刊許久沒有帶給我的感觸,內容雖不免有這雜誌慣性而令人難耐的業配影子,但我基本上是同意的。讀著讀著不經意從腦海中浮現出好多位曾經在我生命中出現過的中國朋友身影,從在波士頓念研究所的同學們,主修化學的,主修MBA的,主修傳播的,主修藝術的…到之前在網路公司的北京同事們,到這幾年認識的朋友,無一不是給我極為聰明、認真、溫文、沉穩、體貼、優秀的好印象,相信即使有狼性也是極為內斂的,我打心裡頭欽佩與喜歡這一群曾經的朋友們,在此刻送上祝福,縱使此生再也難相逢。(轉自9/5)
2013/11/30
補習班文化
台灣一堆半生不熟的學問
像流行病般地被短暫炒作起來,
真正建立起規模或者獲利的
往往不是在那學問及產業中深入思考紮實經營下硬功夫的,
而是擅長運作媒體網路行銷結交關係好出鋒頭開課開工作坊...
所謂能夠傳授大家那一門學問的人們,包括所謂名師。
當年輕人說工作坊好賺,名師好威,
只能說不求深思學問而追求速成武功與輕薄人脈的補習班文化,
實在對台灣的發展影響太大了!
像流行病般地被短暫炒作起來,
真正建立起規模或者獲利的
往往不是在那學問及產業中深入思考紮實經營下硬功夫的,
而是擅長運作媒體網路行銷結交關係好出鋒頭開課開工作坊..
所謂能夠傳授大家那一門學問的人們,包括所謂名師。
當年輕人說工作坊好賺,名師好威,
只能說不求深思學問而追求速成武功與輕薄人脈的補習班文化,
實在對台灣的發展影響太大了!
記者的智慧
如果你想要稱讚一名記者,千萬不要說他公正客觀地呈現事實;相反地,你要告訴他,他的報導相當有智慧,這樣你就會看見他趾高氣昂的模樣。
~約翰達頓(John Darnton),紐約時報記者、編輯,作家。
~約翰達頓(John Darnton),紐約時報記者、編輯,作家。
MIT 千里取物成真
N年以前,
我每個週末會在美國MIT室內球場打排球,也常在MIT穿梭晃盪,
那是一段非常明亮快意的時光。
當時曾經在MIT著名的多媒體實驗室附近牆上
看到有關於「觸控面板」的原理資料張貼佈告,
這是當年超乎一般人想像、彷彿科幻電影裡才有的東西。
看著看著,我目瞪口呆,覺得很不可思議…
沒有想到,隨著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的流行,
觸控面板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中好幾年,完全不足為奇了!
世界進展飛快,只要有市場支撐,相信這玩意很快就會實現。
訂閱:
文章 (Atom)